“幼”见衔接 迸发新活力
作者:尚忠艺来源:温江区实验幼儿院发表时间:2025-05-26阅读次数:128
质量大计,教研为先。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学前教育改革,提高我园园本教科研质量,积极探索课程的适宜性,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在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方面的专业素养,温江区实验幼儿园大班组教师在尼尼熊班集中研讨,集思广益,精心打磨。确保其符合教育标准,为园所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活动伊始,黄翠老师带领着大家进行科研活动,年级教师围绕主题为“自制科学绘本五阶段问题与困惑”进行研讨。首先,大家再次巩固五阶段:选题阶段、构思与设计阶段、材料准备阶段、创造与制作阶段、运用与评价阶段。每班教师依据班级在开展自制科学绘本的实战中,针对教师与幼儿在推进五阶段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为每班项目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及方向。后期,班级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出现问题时,大家集思广益、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相信各班级的教科研成果手册一定也会赛出成果。
教研研讨环节,大班组教师集中梳理出“大班幼小衔接策略”。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关键阶段,其质量直接影响儿童后续的学习兴趣、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小衔接不再局限于知识内容的提前灌输,而是强调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及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准备。这一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以确保教育实践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老师们围绕:能力培养策略、习惯养成策略、知识衔接策略、心理调适策略、家长配合等几个方面,将5到6岁幼儿衔接小学的着重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幼儿园和小学的协同作用,通过环境支持减少过渡期的断层。梳理这些理论,不仅能为幼小衔接提供科学依据,也能指导教育者设计更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衔接策略,最终实现从“幼”到“小”的平稳过渡。
在本次教科研活动中老师们从自制科学绘本五阶段问题梳理、大班幼小衔接策略进行了研讨,梳理出了班级在开展科研活动时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深度思考、主动剖析出幼儿在自制科学绘本中材料的适宜性和科学性,大大地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而教研研讨,大班组教师分析出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科学幼小策略。也为教师在实际时提供依据。为下一步教师深入实践与思考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深信,在持续地学习探索、广泛的交流互动以及深刻的自我反思中,我园教师必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助力孩子们茁壮成长、全面发展。
温江区实验幼儿园教科研活动